这是一所环境优雅、格调和谐、洋溢着浓郁文化氛围的学校;这里有着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优秀教师,他们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教艺精湛、乐于奉献;这里有着两千余名朝气蓬勃、刻苦学习的青年学子,他们乐学、善思、求索、向上,为走向理想大学、绽放亮丽青春而努力奋斗着;这就是六安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一所积极尝试崭新教育理念、正在崛起的新型高中。
而在几年前,田中在社会上还“默默无闻”,甚至连开的士的师傅、路过的短途客车师傅都不知道在哪里,附近的家长们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因为他们都知道这里散、乱、坏,怕误了孩子前程。而经过短短三年的时间,学校发生了蜕变,田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得到了社会多方的赞誉,学校由2008年秋季开学的500名学生,发展到现在2200余名;昔日破旧的校园改造成美丽如画的校园;从以前的秃废、人心涣散到现在的集体荣誉强烈、办事有条不紊;并实现了“培养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的目标。……这所现在生机勃勃的中学,是如何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扭转局面的呢?是怎样在短短几年之内一跃而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了六安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一面旗帜,田中的慢慢崛起与该校校长刘仁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009年刘校长来了后,学校的变化太大了,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现在整个学校的氛围变好了,凝聚力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学校已迈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在学校工作了10来年的程伟老师由衷地说道。
在短短3年的时间就振兴了这所“危机四伏”的学校,成功的秘诀在哪里?用刘仁贵自己的话说:“管理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一所学校走向成功的动力源泉。 ”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应该是30%的科学管理加70%的感情管理。教师是一所学校的主力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田中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摆在教育教学管理的首位,努力造就一支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德能俱佳的骨干教师队伍。在建设骨干教师队伍方面,田中不拘一格广揽人才、储备人才、重用人才。作为校长的他常深入到教学第一线。特别是刮风下雨、雪天雾雨、晚间停电等非常时间,他总会在教师最艰苦、最累的时候和他们在一起,虽没有太多的言语,但在他的一个微笑或是一次点头中就已包含了慰问、理解、肯定和赞许,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理交流。刘仁贵经常这样与教师交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并主动帮助解决,同时在学校开展各种校园活动,他让老师们积极发言,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使老师们有种主人翁意识,使“学校是我们的大家,所以我们为之奋斗”的理念深入人心。
教师夏贞玲告诉记者:“前几年学校的教师是进的少出去的多,而现在却相反,大家都愿意在这里教书了,而且每年我们的队伍在不断壮大。 ”
多次的校领导班子、教师探讨会得出结论,学校将管理重心下移,所有中层领导(包括副校长)全部深入到各年级组办公,推行年级组管理责任制,由分管年级组工作的中层领导和各年级组长共同负责处理年级组内常规工作,构建条块结合管理模式。让三个年级组成为管理实体,年级组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感更强。这一改革进一步明晰了学校管理的层次,构建起了条块结合的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在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方面。学校同时学习、借鉴和吸收了各地学校的成功做法,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2009年秋学期以来,制定了多项校内制度,逐步规范完善了校内常规的教学管理秩序。公开竞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制度,考勤制度,(周)月考制度,学科评比制度,宿舍查房制度,课间巡查制度,艺术特色班专业课校内集中授课制度等。大大改变了教风、学风,确保了教学秩序、宿食安全等。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得到了社会承认。
2010年6月底,一阵急促的电话铃让田中师生沸腾了,学校本科以上达线学生77人。零的突破,这也让头上已出现缕缕银丝的刘仁贵坚定了年前的师生约定“第一年看有没有三本,第二年看有没有一本二本,第三年看有几个一本二本”的目标。第一年的成绩也让市、区及教育局领导们看到了希望,市教育局授予了学校“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作为鼓励。
成功只属于有梦想有准备的人,田中2011年高考,本科达线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达到105人,为学校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11年秋季招生,新生填报该校志愿人数远超录取计划,统招分数线较往年大幅提高。 2012年高考,本科以上达线学生数138人;2013年高考,本科达线169人,荣获2013年金安区市级示范高中理科综合类第一名、文科综合类第一名,文理各单科第一名。 2014年高考,田中再创佳绩,本科达线数182人,一本达线9人(不含艺术类)。一年一个脚步,一盘散沙凝聚到了一起,也慢慢走出了困境,迈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现在田中的师生们一提起学校,都会津津乐道于该校近年来的变化:校园美了,学风正了,人心齐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升学率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学校的声誉好了。就读高二年级的刘芳告诉记者,以前在外面别人一问你在哪里读书,她就感觉脸上无光,现在学校好起来,她也可以自豪地告诉人家了,在采访过程中,小姑娘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虽然学校目前已经步入正轨,但仍要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刘仁贵感叹道。六安田中位于市中心,北有省示范中学六安一中,南有省示范中学六安二中,作为夹缝中生存的一所市级示范中学,生源质量较差、文化基础较薄弱。田中的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要想走长远发展之路就必须变压力为动力,在竞争中不断奋进,学校必须立足现实,坚持德育先行,确立“全面+特色”育人模式,创出牌子,不断向名校的目标迈进。
构建德育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学生文明素养提升专题教育,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督查,深入开展学校德育特色工作主题开放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将道德教育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为培养特殊能力的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开拓广阔的空间,同时还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通过目标意识、责任意识的树立,增强学生做一个有道德之人的内驱力。
艺术特色教育方面,在积极借鉴兄弟学校成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特色的办学之路。以美术特色班为龙头,相继逐步增加了体育特色班、音乐特色班等。田中的艺术特色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方位培养人才的一种方法,始终把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作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程度、能力、特点、方向性组织安排课程与教学,形成具有自身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艺术特色班自创办以来,成绩卓越,高考达线率、录取率在六安市一支独秀,已成为六安田中的一大亮点。
学校近年从省市各级部门多方争取办学资金,改善硬件设施。率先在市内学校中建立了电子监控系统,加强校园内部的安全管理。进行旧楼加固改造,确保校舍安全。新建了标准化学生公寓、食堂改造,保证学生的食宿质量。重新配置了目前居市内同类学校领先水平的高标准现代化理化生实验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改善现代化教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电化教学质量。艺术楼配备了一流设施的音美体教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现拥有多功能报告厅、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广播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是安徽省一类实验达标、电化教育学校。学校先后投入资金数百万元进行校园环境全面改造,修善操场、教室配置空调、补种花草、添植树木。今日的六安田中书声琅琅,鸟雀唱和,花香四季,树木长青,充分体现出“环境育人”的特色,被评为“安徽省花园式学校”、“六安市绿化先进单位”。
今天,新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重新唤起了田中人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学校的师生面貌很快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形成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善导、求精的教风,尊师、守纪、善学、奋进的学风。
六安田中人坚信,只要我们想发展,能创新,敢拼搏,就能走出困境,走进春天里;只要我们按照以人为本、以校为本、转变理念、超越常规、不断创新、服务学生、持续发展的路子走下去,就能创造一个家长放心、学生欢心、教职工舒心的人文环境;只要我们齐心齐力、同心同德、恪守使命、求真务实、顽强拼搏,就能乘风破浪,创造辉煌。